男化育丹

来源 清 ●(距现今约 338 年) 《辨证录》
传统知识-方剂 人参五钱 山药五钱 半夏三钱 白术五钱 芡实五钱 熟地五钱 茯苓一两 苡仁五钱 白芥子三钱 肉桂二钱 诃黎勒五分 益智一钱 肉豆蔻一个
男子身体肥大,痰湿多,不能生子者。
TKRC Z01A/D019020008(半夏) / Z01A/D167001001(芡) / Z01A/D036088001(白芥) / Z01A/D085001001(参薯) / Z01A/D085001027(日本薯蓣) / Z01A/D19905400201(薏米) / Z01A/D132007(樟属) / Z01A/D085001020(山薯) / Z01A/D268001040(益智) / Z01A/D194002016(山蒟) / Z01A/D020017002(人参) / Z01A/D132007008(肉桂) / Z01A/D025027004(白术) / Z01A/D085001037(褐苞薯蓣) / Z01A/D085001(薯蓣属) /
IPC A61K36/894(薯蓣科) / A61K36/28(紫菀科或菊科(紫菀或向日葵科),例如甘菊,小白菊,耆草或松果菊属或紫锥花属) / A61K36/906(姜科) / A61K36/62(睡莲科) / A61K36/54(樟科(月桂科),例如桂皮或檫木) / A61K36/31(十字花科,例如花椰菜,卷心菜和苤蓝) / A61K36/888(天南星科,例如贝母,马蹄莲或臭菘) / A61K36/25(五加科(人参科),例如常青藤,楤木,鹅掌柴或通脱木) / A61K36/284(苍术属) / A61K36/9062(山姜属,例如紫姜或高良姜) / A61K36/258(人参属(人参)) / A61K36/8945(薯蓣属,例如山药,薯蓣或水薯蓣) / A61K36/8994(薏苡属) / A61K36/67(胡椒科,例如牙买加胡椒粉或卡瓦胡椒) / A61K36/8888(半夏属) / A61K36/899(禾本科,例如芦根、竹叶、玉蜀黍(玉米须)或甘蔗) /


相关项
  • 白芥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 Sinapis alba L. 的种子。
  • 山药: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干燥根茎。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切去根头,洗净,除去外皮和须根,干燥,习称“毛山药片”;或除去外皮,趁鲜切厚片,干燥,称为“山药片”;也有选择肥大顺直的干燥山药,置清水中,浸至无干心,闷透,切齐两端,用木板搓成圆柱状,晒干,打光,习称“光山药”。
  • 益智:姜科植物益智Alpinia oxyphylla Miq.的干燥成熟果实。夏、秋间果实由绿变红时采收,晒干或低温干燥。
  • 薏苡仁:禾本科植物薏苡Coix lacryma-jobi L.var. ma-yuen (Roman. )Stapf的干燥成熟种仁。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再晒干,除去外壳、黄褐色种皮和杂质,收集种仁。
  • 肉桂: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num cassia Presl的干燥树皮。多于秋季剥取,阴干。
  • 芡实:睡莲科植物芡Euryale ferox Salisb.的干燥成熟 种仁。秋末冬初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皮,取出种子,洗净,再  除去硬壳(外种皮),晒干。
  •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 半夏: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的干燥块茎。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和须 根,晒干。
  • 白术: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的干燥根茎。冬季下部叶枯黄、上部叶变脆时采挖,除去泥 沙,烘干或晒干,再除去须根。
  • 人参: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和根茎。多于秋季采挖,洗净经晒干或烘干。栽培的俗称“园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林下山参”,习称“籽海”。

  • 功能主治: 男子身体肥大,痰湿多,不能生子者。

  • 用法用量: 水煎服。服四剂而痰少,再服四剂而痰更
    少,服一月而痰湿尽除,交感亦健,生来之子,
    必可长年。


相似方剂
火土丹 散痰汤 参苓桂术汤 温带益经汤 风湿两祛散 八仙糕
卫生汤 引阳汤 百合消胀汤 健脾分水汤 卫生汤 脾胃双治饮
制涎汤 茯苓白术散 八珍糕 温土汤 平补理痨煎 分水止呜汤
利水益心丹 六神散 通水散 温脾祛疟汤 加减理中汤 加味四君汤
八珍糕 截流丹 五阴煎 回正散 制肝益火汤 补气汤
卫生汤 填坎汤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男化育丹,《辨证录》,清.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057E8DA33D51412ABDA14AFD308C1DCB
logo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