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味养胃汤

来源 南宋 ●(距现今约 826 年) 《易简方》
传统知识-方剂 厚朴苍术半夏各一两 茯苓人参草 果藿香半两 橘红三分 甘草一分 附子
寒疟,或感寒疫及恶寒者。
TKRC Z01A/D101086002(洋甘草) / Z01A/D023010005(深裂竹根七) / Z01A/D02301903201(萎莛) / Z01A/D019020008(半夏) / Z01A/D025027003(苍术) / Z01A/D101086006(甘草) / Z01A/D101086003(胀果甘草) / Z01A/D023019032(玉竹) /
IPC A61K39/015(血孢子虫属抗原,例如疟原虫抗原) / A61K35/68(原生动物,如,鞭毛虫,阿米巴虫,孢子虫,疟原虫或弓形虫) / A61K36/888(天南星科,例如贝母,马蹄莲或臭菘) / A61K36/48(豆科(豌豆或豆荚科)苏木科;含羞草科;蝶形花科) / A61K36/28(紫菀科或菊科(紫菀或向日葵科),例如甘菊,小白菊,耆草或松果菊属或紫锥花属) / A61K36/284(苍术属) / A61K36/8969(黄精属) / A61K36/8888(半夏属) / A61K36/484(甘草属) /


相关项
  • 附子: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 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成下列规格。 (1)选择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晒晾,并逐渐延长晒晾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盐霜)、体质变硬为止,习称“盐附子”。 (2)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别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数 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成厚约0. 5cm的片, 再用水浸漂,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至出现油 面、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或继续烘干,习称“黑顺片”。 (3)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数 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厚约0. 3cm的 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干,习称“白附片”。
  • 苍术:菊科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DC.或北苍术Atractylodes chinensis (DC.)Koidz.的干燥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撞去须根。
  •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 厚朴:木兰科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或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var.biloba Rehd. et Wils.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 4~6月剥取,根皮和枝皮直接阴干;干皮置沸水中微煮后,堆置阴湿处,“发汗’’至内表面变紫褐色或棕褐色时,蒸软,取出,卷成筒状,干燥。
  • 半夏: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的干燥块茎。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和须 根,晒干。
  • 玉竹:百合科植物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 Mill.)Druce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至柔软后,反复揉搓、晾晒至无硬心,晒干;或蒸透后,揉至半透明,晒干。
  • 甘草: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 功能主治: 寒疟,或感寒疫及恶寒者。

  • 用法用量: 上?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加生姜七片,乌 梅一个,煎至六分,去滓热服。


相似方剂
十味养胃汤 清膈宽中汤 加减导痰汤 参苓养胃汤 蒜丸子 草果平胃散
平陈汤 去术平胃散 温中和气饮 加味理中汤 二术汤 香砂养胃汤
不换金散 草果饮 常山草果饮 正气散 苍半苓陈汤 半夏汤
藿香汤 加减平胃散 三味汤 藿香安胃散 八味平胃散 附桂二陈汤
加味二陈汤 不换金正气散 豆蔻平胃散 橘红石斛汤 加味二陈汤 生附除湿汤
二陈汤 附子汤 藿香散 厚朴草果汤 生附四君子汤 不换金散
藿香散 半夏平胃散 胜湿汤 露姜养胃汤 附子朴中汤 小半夏汤、苓桂术甘汤
加减养胃汤 加味调中健脾汤 旋覆花汤 藿香正气散 加减七气汤 温胃汤
丁香二陈汤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十味养胃汤,《易简方》,南宋.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38DE0170249045FB9CCC297883685E18
logo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