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石膏汤

来源 明 ●(距现今约 396 年) 《简明医彀》
传统知识-方剂 石膏二钱 茵陈 赤芍药 黄耆 麦冬各一钱 豆豉一撮 甘草( 炙) 五分
黄汗。
TKRC Z01D1/783(黄汗) / Z01A/D025023136(猪毛蒿) / Z01A/D025023026(茵陈蒿) / Z01A/D023017(沿阶草属) / Z01A/D101086006(甘草) / Z01A/D101086003(胀果甘草) / Z01A/D101086002(洋甘草) /
IPC A61K36/48(豆科(豌豆或豆荚科)苏木科;含羞草科;蝶形花科) / A61K36/28(紫菀科或菊科(紫菀或向日葵科),例如甘菊,小白菊,耆草或松果菊属或紫锥花属) / A61K36/484(甘草属) /


相关项
  • 麦冬:百合科植物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L.f)Ker-Gawl.的干燥块根。夏季采挖,洗净,反复暴晒、堆置,至  七八成千,除去须根,干燥口
  • 茵陈:菊科植物滨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 et Kit.或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春季幼苗高6~10cm时采收或秋季花营长成至花初开时采割,除去杂质和老茎,晒干。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花茵陈”。
  • 石膏: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采挖后,除去杂石及泥沙。
  • 甘草: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 功能主治: 黄汗。

  • 用法用量: 加生姜三片,水煎服。


相似方剂
黄耆茵陈散 耆陈汤 黄耆散 耆陈汤 加味玉屏风散 柴胡散
还神散 芍药散 知母饮 栝楼根汤 调元汤 快斑散
柴胡白虎煎 乳头散 葛根汤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茵陈石膏汤,《简明医彀》,明.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65097CD88F89407E918A9F7C0A603787
logo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