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僧散

来源 明 ●(距现今约 635 年) 《普济方》
传统知识-方剂 蒲黄 黄药子各半两 密陀僧 黄柏 甘草各一两多
口舌疮不愈者。
TKRC Z01A/D220020002(川黄檗) / Z01A/D258002006(宽叶香蒲) / Z01A/D22002000201(秃叶黄檗) / Z01A/D085001009(黄独) / Z01A/D101086003(胀果甘草) / Z01A/D101086006(甘草) / Z01A/D101086002(洋甘草) /
IPC A61K36/48(豆科(豌豆或豆荚科)苏木科;含羞草科;蝶形花科) / A61K36/75(芸香科) / A61K36/484(甘草属) / A61K36/756(黄檗属,例如黄柏) / A61K36/8945(薯蓣属,例如山药,薯蓣或水薯蓣) / A61K36/894(薯蓣科) /


相关项
  • 黄药子:为薯蓣科植物黄独的块茎。
  • 黄柏: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的干燥树皮。习称“川黄柏”。剥取树皮后,除去粗皮,晒干。
  • 蒲黄: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东方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夏季采收蒲棒上部的黄色雄花序,晒干后碾轧,筛取花粉。剪取雄花后,晒干,成为带有雄花的花粉,即为草蒲黄。
  • 甘草: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 功能主治: 口舌疮不愈者。

  • 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干贴口疮上。


相似方剂
胜金散 自然铜散 怀干散 密陀僧散 黄柏膏 掌中金
赴筵散 绿袍散 天水散 神应膏 蒲黄散 金黄散
蒲黄散 正气汤 黄柏丸 护眼膏 甘草涂敫方 大黄散
五味散 连翘散 黄柏膏 甘柏散 乌梅肉丸 黄柏升麻汤
加味戊己汤 寸金散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陀僧散,《普济方》,明.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8BEFCCB9E6F0470781D1E95141AFA356
logo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