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角消毒饮

来源 元 ●(距现今约 667 年) 《丹溪心法》
传统知识-方剂 恶实四两( 炒) 甘草( 炙) 一两 防风半两 荆芥穗二两本方名“犀角消毒饮”,但方中无犀角,疑脱。
1.《丹溪心法》:痘疮。2.《普济方》:小儿内壅邪热,疮出不快。
TKRC Z01A/D025021(牛蒡属) / Z01A/D101086002(洋甘草) / Z01A/D101086006(甘草) / Z01A/D015076001(防风) / Z01A/D101086003(胀果甘草) /
IPC A61K36/23(伞形科,例如莳萝、细叶芹、芫荽或土茴香) / A61K36/48(豆科(豌豆或豆荚科)苏木科;含羞草科;蝶形花科) / A61K36/484(甘草属) / A61K36/238(防风属) / A61K36/28(紫菀科或菊科(紫菀或向日葵科),例如甘菊,小白菊,耆草或松果菊属或紫锥花属) /


相关项
  • 犀角:为犀科动物印度犀Rhinoceros unicornis L.、爪哇犀Rhinoceros sondaicus Desmarest、苏门犀Rhinoceros sumatrensis(Fischer)、黑犀Rhinoceros bicornis L.及白犀 Rhinoceros simus Cottoni 等的角。前三者习称“犀角”、“暹罗角”,后二者习称“广角”、“天马角”、“柱角”。
  • 防风:伞形科植物防风Sa poshnikovia divaricata(Turcz.)Schischk.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未抽花茎植株的根,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
  • 荆芥穗: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sfolia Briq.的干燥花穗。夏、秋二季花开到顶、穗绿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
  • 甘草: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 牛蒡子: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序,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再晒干。

  • 功能主治: 1.《丹溪心法》:痘疮。2.《普济方》:小儿内壅邪热,疮出不快。

  • 用法用量: 上为末。食后、临睡煎紫草,糯米,园荽
    子汤调服,一日三次。


相似方剂
天附散 淋洗苦参汤 省风汤 牛蒡散 防风散 羌胡散
凉心煮散 恶实散 凉肝散 柴胡防风汤 干葛防风汤 洗毒汤
连翘散 甘菊花汤 四味散 薄荷汤 犀角饮 柴胡防风汤
清肺散 速效饮 防风芍药甘草汤 蜡煎散 槐实散 荆黄汤
犀角汤 连翘消毒饮 丁香散 细辛大黄汤 剂芥桔梗汤 蒺藜散
防风芍药甘草汤 犀角解毒饮 防风散 法制玄明粉 宣肺汤 三解汤
启关散 甘菊花散 疏风散 镇心散 防己散 黄连丸
大黄丸 发毒散 防己散 加减安神丸 犀角消毒散 四味散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犀角消毒饮,《丹溪心法》,元.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D51A6CBBE6314F13A7DB06620A8A9BD0
logo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