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宝丹

来源 明 ●(距现今约 622 年) 《永乐大典》
传统知识-方剂 人参半两 紫河车一分 白茯苓一分 龙齿一分 甘草( 炙) 一分 麝香一钱( 研)
小儿惊悸。
TKRC Z01A/D101086003(胀果甘草) / Z01A/D020017002(人参) / Z01A/D101086002(洋甘草) / Z01A/D101086006(甘草) /
IPC A61K36/48(豆科(豌豆或豆荚科)苏木科;含羞草科;蝶形花科) / A61K36/258(人参属(人参)) / A61K36/25(五加科(人参科),例如常青藤,楤木,鹅掌柴或通脱木) / A61K36/484(甘草属) /


相关项
  • 麝香:鹿科动物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 Flerov、马麝Moschus sifanicus Przewalski或原麝Moschus moschiferus Linnaeus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野麝多在冬季至次春猎取,猎获后,割取香囊,阴干,习称“毛壳麝香”;剖开香囊,除去囊壳,习称“麝香仁”。家麝直接从其香囊中取出麝香仁,阴干或用干燥器密闭干燥。
  •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 甘草: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 人参: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和根茎。多于秋季采挖,洗净经晒干或烘干。栽培的俗称“园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林下山参”,习称“籽海”。

  • 功能主治: 小儿惊悸。

  • 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每服
    半丸,薄荷汤化下, 不拘时候。


相似方剂
茯苓面 人参桔梗散 龙齿散 排脓散 调中散 健脾散
朱砂膏 人参散 人参茯苓粥 温脾丸 玉柱杖散 加味归脾汤
犀角饮 茯苓散 参苓散 健脾散 陈橘皮汤 参麦茯苓粥
朱砂散 三味建脾汤 麦门冬汤 人参自术散 防风饮子 龙齿散
加减四君子汤 丁香汤 人参汤 枇杷叶汤 人参散 加味四君子汤
镇心散 麦门冬汤 加减枳术汤 人参汤 大枣汤 麦门冬汤
调中散 人参散 和中汤 紫金散 龙齿汤 黄耆散
天麻四君子汤 诃子汤 朱君散 理中化毒汤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七宝丹,《永乐大典》,明.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EDC226FA116F40E6BF5B2A82E91C5C77
logo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