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GDOM:Plantae || PHYLUM:Tracheophyta || CLASS:Magnoliopsida || ORDER:Rosales || FAMILY:桑科 Moraceae || GENUS: 见血封喉属 Antiaris

见血封喉 Antiaris toxicaria

植物志记载

《中国植物志》|| 桑科 MORACEAE ||见血封喉属 Antiaris Lesch. ||见血封喉 Antiaris toxicaria Lesch.

1.见血封喉(海南植物志)箭毒木(云南)图版18:1-5
Antiaris toxicaria Lesch. in Ann. Mus. Hist. Nat. 16: 478. t. 22. 1810; Bl. Rumphia 1: 56. 1835; Hook. f. Fl. Brit. Ind. 5: 537. 1888; Merr. in Lingnan Sci. Journ. 5: 62. 1927; Gagnep. in Lecornte, Fl. Gen. Indo-Chine 5: 721. 1928; Corner in Gard. Bull. Sing. 19; 244. 1962; 海南植物志2: 384. f. 488. 1965;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1: 499. f. 997. 1972; Nguyen T. Hiep in Tap chi SIKH HOC 16 (4); 55. 1992.——Ambora toxicaria Pers. Synops. 1807.
乔木,高25-40米,胸径30-40厘米,大树偶见有板根;树皮灰色,略粗糙;小 枝幼时被棕色柔毛,干后有绉纹。叶椭圆形至倒卵形,幼时被浓密的长粗毛,达缘具锯 齿,成长之叶长椭圆形,长7-19厘米,宽3-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至浅心形, 两侧不对称,表面深绿色,疏生长粗毛,背面浅绿色,密被长粗毛,沿中脉更密,干后 变为茶褐色,侧脉10-13对;叶柄短,长约5-8毫米,被长粗毛;托叶披针形,早落。 雄花序托盘状,宽约1.5厘米,围以舟状三角形的苞片,苞片顶部内卷,外面被毛;雄 花花被裂片4,稀为3,雄蕊与裂片同数而对生,花药椭圆形,散生紫色斑点,花丝极短; 雌花单生,藏于梨形花托内,为多数苞片包围,无花被,子房1室,胚珠自室顶悬垂,花 柱2裂,柱头钻形,被毛。核果梨形,具宿存苞片,成熟的核果,直径2厘米,鲜红至 紫红色;种子无胚乳,外种皮坚硬,子叶肉质,胚根小。花期3-4月,果期5-6月。
产广东(雷州半岛)海南、广西、云南南部。多生于海拔1500米以下雨林中。斯里 兰卡、印度(包括安达曼群岛)、缅甸、泰国、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苏门 答腊、爪哇、加里曼丹,苏拉威西)也有。变种分布于大洋洲和非洲。
本种树液有剧毒,人畜中毒则死亡,树液尚可以制毒箭猎兽用;茎皮纤维可作绳索。


数据来源 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经济植物
纤维类
纤维细长柔软,强力大,易脱胶,可为麻类代用品,或制人造棉。 树干流出的乳汁有剧毒,海南少数民族常涂其液于箭头上以猎兽,称它为“加独”。
[中国经济植物志42.?见血封喉?( jianxuefenghou )]


植物利用数据
中文名 民族名 植物 民族 用途 来源
见血封喉 埋广 见血封喉 Antiaris toxicaria (Pers. ) Lesch. 傣药 民族药用 《版纳傣药》
见血封喉 埋广,戈丢(西傣) 见血封喉 Antiaris toxicaria (Pers. ) Lesch. 傣药 民族药用 《滇药录》
见血封喉 哥管,埋光,郭丢(西傣) 见血封喉 Antiaris toxicaria (Pers. ) Lesch. 傣药 民族药用 《滇省志》、《傣医药》
见血封喉 埋广,毒箭木,见血封喉,毒箭树 见血封喉 Antiaris toxicaria (Pers. ) Lesch. 傣药 民族药用 《傣药志》



青藏高原野生经济植物
植物名 当地名 科名 生活型 利用部位 民间利用 凭证标本 地区 族群 分区

logo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