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连阿胶丸

来源 北宋 ●(距现今约 947 年) 《太平惠民和济局方》
传统知识-方剂 肉豆蔻 茯苓( 去皮) 诃子( 炮,去核) 各一两 黄连( 去须,微炒) 二两
小儿乳食无度,冷热不调,下痢赤白,或如鱼脑,白多赤少,后重腹痛,烦渴引饮,小便不利,便圊频数,食减少力。
TKRC Z01D1/1836(腹痛) / Z01D4/R10.401(腹痛) / Z01A/D212017001(黄连) / Z01A/D212017002(三角叶黄连) / Z01D4/R10.401(腹痛) / Z01D1/1836(腹痛) / Z01D4/R63.151(烦渴) / Z01A/D212017006(云南黄连) /
IPC A61K36/718(黄连属(黄连)) /


相关项
  • 黄连: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Y.Cheng et Hsiao或云连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以上三种分别习称“味连”、“雅连”、“云连”。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干燥,撞去残留须根。
  • 诃子:使君子科植物诃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或 绒毛诃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var.tomentella Kurt.的  干燥成熟果实。秋、冬二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 功能主治: 小儿乳食无度,冷热不调,下痢赤白,或如鱼脑,白多赤少,后重腹痛,烦渴引饮,小便不利,便圊频数,食减少力。

  • 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用阿胶一两醋煎溶,搜为丸,
    如粟米大。每服,一岁儿十丸至十五、一十丸,
    用温饮送下,随乳亦得,更量岁数加减服,不拘
    时候。


相似方剂
小香连丸 茯苓散 四神丸 阿胶丸 茯苓黄连丸 香连丸
诃子散 地榆汤 启关散 黄连散 茵陈苓术黄连汤 桃皮汤
香连丸 小驻车丸 使君子丸 黄连消暑丸 必效丸 豆蔻散
木香豆蔻丸 豆蔻香连丸 梅胶丸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小黄连阿胶丸,《太平惠民和济局方》,北宋.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8828DCBD2A7C4FC9B52C5AD7AC227BCC
logo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